公共艺术(空间叙事方向)
一、专业介绍
公共艺术(空间叙事方向)隶属艺术学门类下的设计学类,学制四年,学生毕业后将被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以 “空间叙事” 为核心特色,以“设计赋能空间,艺术服务生活”为核心理念,通过掌握公共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方法,具备在多元场域中从事创意策划、艺术表达与空间营造的能力,实现公共空间中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紧扣新时代城乡公共空间美育建设、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融合艺术创作、叙事美学、场域营造与跨媒介技术,培养具备 “艺术表达 + 社会参与 + 跨界协作” 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空间叙事激活公共空间文化价值,推动艺术与社会深度互动。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面向新时代城乡公共空间美育建设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社会需求,围绕艺术介入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实施的公共艺术创作与空间表达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公共艺术在空间叙事、文化表达和社会参与等多元场景中综合应用的人才,掌握公共艺术、叙事美学、场域营造等相关理论与专业知识,具备策划与创作相结合的空间表达能力、跨媒介整合与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审美素养、人文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三、专业主干课程与核心课程
壁画设计、空间形态与材料表达、城市口袋公园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公共装置设计、城市微更新设计(旧街区)、乡村旅游与公共艺术策划、公共艺术综合实践
四、专业特色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通过美术馆/博物馆考察、设计企业见习、城乡调研、乡村写生等活动,深化理论认知,强化艺术与社会的联系,提升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针对不同创作手段开展材料性能实验,掌握材料特性与应用技巧,为创作提供技术支撑。
创作实践:学生结合各类创作手段完成设计与制作,在实操中提升创作能力。
五、就业方向
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各级市政规划局、交通部门、建筑和规划部门等,参与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与管理工作,为城市建设贡献专业力量。
设计机构与企业: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艺术公司等,从事公共艺术创作、设计、项目管理等工作,参与商业空间、文化旅游景区、主题公园等项目的艺术设计。
教育领域:艺术教育机构担任教师。
文化艺术机构:在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文化艺术机构,从事展览策划、艺术品管理、文化推广等工作。









公共艺术(陈设艺术方向)
一、专业介绍
公共艺术(陈设艺术方向)隶属于艺术学门类下的设计学类,学制四年,学生毕业后获得艺术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以陈设艺术与空间设计为核心,注重公共空间中艺术装置与环境的美学营造,培养学生掌握材料工艺、视觉设计、数字展示及项目策划等综合能力。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具备在城市更新、文化场馆、商业展示及文旅项目等多元领域从事空间陈设设计、展览策划与艺术装置创作的能力,致力于推动公共艺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创新应用和价值实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面向新时代城市更新、文化场馆、商业展示、文旅项目及博物馆等多元领域,围绕空间艺术陈设与公共艺术融合发展的实际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专业理论基础与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系统学习陈设艺术与空间设计理论,掌握材料工艺、视觉表达、数字化展示及项目策划等关键技能,能够在公共空间、展览展示、艺术装置创作及项目管理等领域独立开展创意与实践工作,推动空间美学与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提升城市空间与文化场域的艺术价值。
三、专业主干课程与核心课程
展陈设计概论、创意图形表现、材料与施工工艺基础、三维模型立体表现、灯光与色彩应用、展陈视觉系统设计、展品陈设与装置设计、虚拟展陈设计、商业空间展陈设计、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文化遗产展示设计、公共艺术综合实践等。
四、专业特色实践教学
本专业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突出陈设艺术与空间设计的跨学科协作能力与创新实践。通过校企合作、行业实践、企业见习、展览策划及创作实训等方式,将专业知识与真实项目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艺术创新、空间美学、材料工艺与数字展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团队协作,鼓励在公共空间美学提升、城市文化塑造、展览艺术设计等领域开展跨界合作,全面适应社会与行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五、就业方向
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在市政规划、文化建设、城市更新等相关部门,参与公共空间视觉系统、展示环境及陈设艺术项目的规划与管理工作。
设计机构与企业:在建筑设计院所、空间设计公司、展览展示公司、艺术装置工作室等,从事空间陈设设计、展示系统整合、艺术装置创作与项目执行管理等工作,服务于商业综合体、文化旅游场所、主题空间等多元场景。
文化艺术机构:在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及文旅展陈机构,从事展览策划、空间营造、视觉叙事设计及文化推广等相关工作。
教育与研究领域:在高等院校、艺术教育机构及文化创意相关研究机构中,从事空间艺术设计教学、陈设艺术研究及相关培训工作。








公共艺术(文化IP造型设计)
一、专业介绍
公共艺术(文化 IP 造型设计)隶属艺术学门类下的设计学类,学制四年,学生毕业后将被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作为设计学领域中新兴且极具活力的专业方向,专注于将文化元素巧妙地转化为独特的 IP 造型,进而融入公共空间,实现艺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及广泛传播。该专业方向以文化研究为根基,通过对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深入挖掘,提炼出核心文化符号;同时,运用艺术设计的专业手段,包括造型设计、色彩搭配、材质选择等,为这些文化符号赋予生动形象的艺术表达。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还充分借助数字技术,如 3D 建模、虚拟现实等,拓展设计维度与呈现方式,使文化 IP 造型在公共空间中更具视觉冲击力与互动性。
二、培养目标
文化理解与转化能力:能够精准提炼文化元素,并将其巧妙转化为具有独特识别性的文化 IP 造型,在设计中体现文化传承与创新。
艺术设计能力:能够运用多种媒介与材料,独立完成高质量的文化 IP 造型设计,作品具备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与视觉吸引力。
数字技术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数字工具进行创意设计、虚拟展示与交互体验设计,提升设计作品的科技含量与传播效果。
市场洞察与沟通能力:了解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动态与需求,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将设计作品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推动文化 IP 的商业价值实现。
专业主干课程与核心课程
泥塑写生、泥塑石膏像、国潮文化IP造型设计、地域文化 IP造型设计、材料特性与色彩表达融合、经典IP造型再创作、文物拟人设计、角色造型设计、材料语言表达。
四、专业特色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前往自然景区、历史文化街区、民俗村落等地,通过实地观察、描绘,提升学生对自然形态、人文景观的感知与表现能力,为文化 IP 造型设计积累丰富的素材。
开展传统艺术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古代建筑遗址等,研究传统艺术的造型特点、工艺技法、文化内涵,从中汲取灵感,将传统元素创新性地运用到文化 IP 造型设计中。
在实践教学中,还引入真实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邀请企业参与教学指导,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项目任务,锻炼团队协作、沟通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就业方向
文化创意企业:在各类文化创意公司、广告公司、影视动漫公司等从事文化 IP 形象设计、品牌视觉设计、动画角色设计等工作,为企业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 IP,推动产品与品牌的传播。
公共空间设计机构:参与城市公共空间、主题公园、商业街区等的规划与设计,负责文化 IP 造型的落地实施,通过艺术装置、雕塑、景观小品等形式,为公共空间注入文化活力,提升空间品质与文化氛围。
互联网与新媒体行业:在互联网公司、新媒体平台从事数字内容创作、交互设计、虚拟偶像设计等工作,利用网络平台传播文化 IP,通过互动体验、短视频、游戏等形式,增强用户与文化 IP 的粘性。
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机构:参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将传统文化元素转化为现代文化 IP,通过创意设计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如开发文创产品、设计文化旅游线路等。
自主创业:凭借自身的设计才华与创意,成立个人工作室或文化创意企业,开展文化 IP 设计与运营业务,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实现个人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