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讲座回顾|顾超《人机交互体验:用户导向的设计策略研究》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4-06-08 14:53:15 编辑:

2024年6月7日,韩国湖南大学艺术学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后顾超应邀为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师生开展题为《人机交互体验:用户导向的设计策略研究》的讲座。



“公共艺术与交互设计有什么关系?”顾超博士在讲座开始首先抛出这个问题,让听众思考公共艺术专业与讲座内容之间的联系。他认为学公共艺术专业的同学关注交互设计非常重要利用AR、VR等技术拓展表现形式能增强艺术作品的互动性和参与感,这种跨学科的新尝试为公共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机会。

针对本次讲座,顾超博士从关于交互设计、使用者为中心之设计、评估方法、应用效果回顾四个方面为我们阐释他在学术研究对于交互体验设计的认识和见解。



首先,他介绍了交互设计的基本概念,并从“反馈”“控制”“创造性/共同创造”“生产力”“交际”“自适应性”等多个维度分析其评价标准。同时,他列举了大量案例,深入探讨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互动视频”“严肃游戏”“体感互动”以及“机器人”等多种交互设计的媒介类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丰富的实践案例结合适当的理论延展分析,不仅让学生们对交互设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还使讲解更加通俗易懂,增强了学习的效果。

在明确交互设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顾超博士从“元认知体验”“SOR理论”“游戏化理论”“期望确认理论”以及“心流和沉浸感”等几个层面,为我们阐释了交互设计需要遵循“使用者为中心之设计”的理念。在这一部分,他通过密实的理论输出,深入剖析了如何通过理解用户心理和行为来优化设计,帮助学生们更全面地掌握用户导向设计的核心要素。

根据前面概念和理论的基础,顾超博士为我们介绍了评估人机交互设计效果的方法,包括“卡诺模型”“定量评估”“相关分析”“集群分析”“方差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扎根理论”以及“文本分析”。这些方法为设计师提供了科学的工具和技术,帮助他们系统地评估和改进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用户体验。

最后,顾超博士向我们介绍了他的研究成果《在外卖食品包装中使用增强现实技术改善年轻消费者负面评价的效果》。这篇研究探讨了如何利用增强现实技术改善年轻消费者对外卖食品的负面评价。通过这个例子,进一步升华了本次讲座的主题,即人机交互体验应该遵循用户导向的设计策略。通过理解用户需求和体验,设计师可以更好地利用技术来改善产品或服务,提升用户满意度和体验质量。这项研究为学生认识交互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案例,展示了用户导向设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意义。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顾超博士的精彩讲解不仅拓宽了师生们的视野,也为大家在未来的学习与实践中提供了宝贵的指导。这次讲座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启发与引领,为公共艺术专业的发展打开了新的思路和探索方向。

学术交流
首页  |   学院简介  |   专业设置  |   学术交流  |   学生工作  |   党团建设  |   招生就业  |   国际交流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伏羲大街  邮编:050700

ICP备案号:冀ICP备110008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