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交流 > 正文
“2023·中国河北美术学院国际校园公共艺术创作营”在河北美术学院隆重开营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3-11-16 10:00:35 编辑:

“2023·中国河北美术学院国际校园公共艺术创作营”于2023年11月14日在河北美术学院南校区隆重开营。出席本次开营仪式的嘉宾有:河北省雕塑学会会长黄兴国,《雕塑》杂志社主编朱尚熹,中央美术学院石雕工作室负责人赵磊,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郑煜川、副院长吕金光,河北鑫特雕塑集团董事长吴学儒、校企合作负责人宮旭鹏,河北美术学院校领导甄忠义、裴红彬、张建敏、张子言,督学高国忠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师生代表和应邀参加本次创作营的三位国际著名艺术家:波兰著名雕塑家安娜·特蕾莎·拉辛斯卡(Anna Teresa Rasinska),新西兰著名雕塑家斯蒂芬·伍德沃德(Stephen Woodward),和保加利亚著名雕塑家卡门·坦尼夫Kamen Tanev)。开幕式由河北省雕塑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北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艺术学博士甄亚雷主持。

本次创作营由河北美术学院、河北省雕塑学会共同主办,河北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承办,河北鑫特雕塑集团作为协办单位专门负责辅助国外艺术家的石雕作品创作。为了将本次创作营做成具有国内和国际影响力的活动,河北美术学院专门组织了精干力量为国际大师们做好服务。

河北美术学院校长甄忠义作为本次创作营的艺术总监,代表学校对三位国际雕塑大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他们的艺术成就和即将创作作品的热情付出表示钦佩和感谢,与此同时,他详细说明了开启河美校园公共艺术国际创作营的基本构想,描绘了将学校打造为国际化校园文化的远大愿景。

黄兴国对本次国际校园公共艺术创作营的启动表示祝贺。他认为,河北美术学院的雕刻文化在国际创作营的促进之下会发生质的飞跃,同时也为河北雕塑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朱尚熹作为本次创作营的学术主持在发言中表示,雕塑创作营尽管在全国比较常见,但是校园公共艺术创作营还是鲜见的。他认为,只要坚持数年,其成果一定会在全国艺术院校产生示范性效应。朱尚熹还站在专业角度对三位国际大师的作品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解读和分析。

吴学儒表示,曲阳是中国著名的雕刻之乡,石雕文化盛名久远。鑫特雕塑集团植根于曲阳深厚的雕塑艺术土壤,历经二十余载的发展,现已成为曲阳县雕塑文化产业的龙头示范单位,此次作为合作单位必将尽力做好保障,助力创作营艺术家顺利完成作品。

卡门·坦尼夫(Kamen Tanev)作为创作营的艺术家代表发言。他对河北美术学院对艺术家的热情接待和配套性安排感到非常满意。他认为,这种服务精神体现了河美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尊重。他坚信,在河美温暖的日子里一定能创作出他非常满意的作品,留在河美美丽的校园。

开营仪式上,河北美术学院艺术团老师们献上了精彩的民乐乐器演奏节目。

“开天辟地第一锤”,将开营仪式推向了高潮。“开天辟地第一锤”的含义一语双关,它既表示的是创作营开启的“第一锤”,也象征河美开启打造国际化校园文化的“第一锤”。在主席台上横卧着一块汉白玉大理石,甄忠义、朱尚熹、斯蒂芬·伍德沃德、安娜·特蕾莎·拉辛斯卡、赵磊、宮旭鹏六位嘉宾共同为创作营砸下了开营“第一锤”。

开营仪式后,艺术家正式进入石雕作品的创作状态。整个创作营历时30天。创作营期间,在协办单位的协助与配合下,每位艺术家要创作出一件3米——5米的石雕。

波兰著名雕塑家安娜·特蕾莎·拉辛斯卡为本次创作营所创作的作品方案叫《三角式静物》(Still life in triangle),该作品以几何形态为基本的建构要素,通过虚实相生的形态与空间节奏的经营,实现了以三角形为母题的抽象雕塑创作,可让观众体会到节奏、秩序和空间之美。

新西兰著名雕塑家斯蒂芬·伍德沃德为本次创作营带来的方案是《旋转的身体》(Spinning Figure),这是一件动态雕塑作品,具有鲜明的公共性,作者想通过形态转动的语言,欢迎师生们零距离接触雕塑,并转动它,在触觉与视觉的参与中,实现对形态、对材质、对作品的互动。

保加利亚著名的雕塑家卡门·坦尼夫参加本次创作营的作品叫《联结》(Links),作品要表现的并不是审美,而是力量;在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力量的全维度势能,同时还看到了各个势能之间的联结;作品暗示了势能与控制之间的哲学道理。从三件作品中可以看出参加本次创作营的艺术家的专业语言具有如此的高度和严谨性。希望广大公众关注本次创作营后续动态。

国际交流
首页  |   学院简介  |   专业设置  |   学术交流  |   学生工作  |   党团建设  |   招生就业  |   国际交流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伏羲大街  邮编:050700

ICP备案号:冀ICP备11000893号